小豪爷

喜欢收藏古玩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年轻人。
微信订阅号:HUGOZHANG1688

对明清落选官窑瓷器的基本认识

  刚阅读并根据所参考书籍《文物艺术品-鉴赏与行情论丛》所述,运用清朝著名督陶官、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说:“瓷窑可验文明之象”,在明朝的三个瓷器生产的高峰期“永宣”、“成化”、“嘉万”和清朝的三个瓷器生产的高峰期“康熙”、“雍正”、“乾隆”都是国泰民安时期,而嘉庆之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落,官窑瓷器一落千丈,可见官瓷瓷器的兴衰史就是朝廷兴衰史。明清落选官窑瓷器处理方式随着朝廷国库情况变化而变化,也正好体现唐英所精辟描述一样。

  下面说说我对明清落选官窑瓷器的认识:定窑、汝窑、哥窑、钧窑与官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官窑,可以通俗理解为由官府直接控制官办瓷窑,学术定义为专指由皇宫直接控制生产并只供宫廷使用、支配的非商品生产的产品。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官窑瓷器出现在北宋后期,但是具目前所了解,北宋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北宋时期官窑瓷器一般的具体特征有:胎色呈现灰白、灰色;釉色很淡,青釉为主;器身有纵横交错的大冰裂纹,属于釉面上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分子排列结构或者是坯、釉膨胀系数的不确定性,烧制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所导致;口沿处施一层薄釉,在高温环境下,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露出胎骨,胎质含铁,一般以瓷土即高岭土、观音土为胎,含铁量2%左右,质地白,如果含杂质会呈现灰、黄、褐色,在高温还原环境下,足部呈现黑色,也被称为“紫口铁足”,造型多仿制古铜器、古玉琮等,这跟当时北宋时期崇古之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后来北宋“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宋皇室南迁至临安建都,建立南宋朝廷,期间先后修建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修建郊下坛官窑和修内司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具体一般特征,胎色有香灰色、深灰色、紫色、黑色等,厚胎厚釉、厚胎薄釉,釉色以粉青最多;南宋郊下坛官窑以青瓷为主、薄胎后釉,粉青最佳;釉面有开片;如北宋时期官窑一样存在紫口铁足;底面存在支钉痕,由此推断当时烧制瓷器技术采用支钉支烧的烧造工艺,以上只是本人对官窑的基础认识和首创官窑的年代-宋代官窑瓷器初步情况。


 回归正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精美的官窑瓷器其实是以大量落选官瓷就地打碎为代价而形成的,下面是我所参考书籍广州市文物总店第一本论文集子:《文物艺术品-鉴赏与行情论丛》作的明清时期对待落选官瓷处置方法的小结:在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其是官窑瓷器生产烧造的专门机构也是整个景德镇瓷器生产的管理机构,并设有专门官员掌管,为元朝廷获得大量税收。

 明朝瓷器生产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明朝期间,建立御窑厂,官窑瓷器都在御窑厂里生产,建立督窑官制度。关于明朝官窑在明嘉靖年间之前:所有落选官窑瓷器一律打碎处理,严禁流入市场,采用“出窑即选”,完成一窑瓷器烧造之后将残次品立即打碎就地掩埋及“出厂再选”,将初选的瓷器再次挑选确保完美进入宫中。所以选出的官窑瓷器是绝对的精品且珍贵,而且官府曾发布严禁仿烧宫廷用瓷禁令。具宫廷资料记载,凡有双角五爪龙纹、黄彩釉及书写帝王年好款的瓷器,只供朝廷使用,严禁流散民间,如康熙时期发明珐琅彩只能皇帝及皇后妃子所用,这致使该时期精美的官瓷数量极其稀少。

 

 因烧瓷费用巨大,给国库增加巨大的压力,加重赋役,影响民生,在明宣德时期之后,官窑生产一定停烧。当然,御窑厂只是暂时中断,官府采取减少生产,扩大挑选范围,以尽量节省费用,并在明嘉靖年间之后,除残次品就地打碎掩埋,相对完美的落选官窑开始全部在景德镇建立库房保管贮存,采用“官搭民烧”制度,御窑厂将一些工艺复杂的瓷器下派至民窑帮忙烧制,是为了降低御窑瓷器生产成本,转嫁生产风险的一种做法,这与当时的官窑烧制成本高所导致国力衰退有关。成化年间奢侈之风再起,但到了弘治正德时期,民不聊生,下令减烧瓷器,以体恤民情,缓和官民矛盾。总的来说,落选瓷越多,意味着烧造费用越高,国家负担就越重。


 在隆庆、万历年间,部分落选官窑投放市场,“省费息民”,部分落选官窑瓷器寻常百姓有钱都可买到,这样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且部分官窑样式民间亦能烧造,官窑至此便不再神秘。万历年间,王德完的《奏疏》中描述“磁(书上所述确为磁不是瓷)器节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银二十万两”平均每件瓷器将近费银一两,当时一两银子可以为大米两石,一石大概约为9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公斤大米,按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一斤1.5元至2元之间,当时一两银子约为660元。但银子存在不确定性,根据当时政局和外销出口情况有着必然联系,不过仍有参考价值。


 入清后至雍正6年,落选官窑从景德镇运至北京存贮,但保管不妥善,导致许多官窑被偷走并流落民间。在雍正7年,落选瓷器运至北京并在北京变价买卖,意思为就北京之地而变卖,以降低入选官窑成本,其次就是已经有部分落选瓷器流散民间,强调禁止使用、仿制官窑已经毫无意义。干隆7年,因为之前送往北京入库保藏,部分流入市场,虽然能降低官窑瓷器烧造成本,但运输费用以及运输途中可能遭到破坏,损失巨大,治标不治本,于是落选官瓷不再运往北京存贮或变卖,而是在景德镇就地作价处置,这就有了“官民竞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民窑的生产。

 因此我们能从中大致了解的散落民间官窑三种途径:1、从宫廷内由皇帝赏赐或被盗,此类瓷器完美2、落选官窑变卖,流入民间3、从御厂库房偷盗出去。



评论

热度(13)